今日指数延续震荡格局,尤其在大金融等权重的带动下明显走高,一度重回3600点之上。
盘面上,环保设备、医疗服务、保险、证券、厨卫电器、机场航运、软件开发等表现强势,处于行业涨幅榜前列。
题材概念,高压氧舱、光热发电、雅下水电、cro概念、可控核聚变等概念亦有所表现。
消息面,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大会7月22日在沪举行。此次挂牌成立的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技术面,今日市场先扬后抑,午后一度调整翻绿,分时也有成交量放出,资金谨慎情绪升温,而且从盘面上看依旧是权重的主场。蓄势冲关时权重积极很正常,但接下来得有题材跟进,很显然目前仍不是这样的局面,还有一点就是权重间也是轮动状态,凝聚力不足下危险也会悄然而至,所以回落也属正常。好在趋势并未破坏,但接下来需要看到个快速企稳的过程,这样还存在继续表现的可能,否则一旦顶分型成立,夯实整理的时间就会延长,先留意3555点附近的支撑情况。
为了帮助投资者朋友更好的把握可控核聚变领域相关的机会,源达研究院梳理了相关行业逻辑和质优标的:
1.1可控核聚变板块逻辑梳理
工业革命带来能源革命需求,核聚变是人类未来更理想的终极能源。随着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现有能源体系面临挑战,核聚变正成为破解全球能源困局的解决方案。相对于现有能源体系,核聚变具备三大优势:1)原料丰富且环保:核聚变的原料主要来自海水和锂矿,这些资源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聚变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其反应产物主要是氦气,这是一种无害、无污染的气体,对环境友好;2)能量大且可持续:核聚变是通过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合成重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这一过程中损失的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核聚变反应的能量密度极高,能够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供应。3)安全性高:核聚变反应需要持续的外界能量输入(如加热和磁场约束)才能维持,一旦停止输入,反应立即停止,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安全性远高于核裂变。
25年可控核聚变产业技术突破+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板块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1)技术端: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突破,推进板块商业化落地进程。磁约束是核聚变实现反应的主要约束方式,25M3能量奇点公司在高温超导磁体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自主研制的大孔径强场磁体——经天磁体成功完成了首轮通流实验,产生了高达21.7特斯拉的磁场,推动高温超导在核聚变落地进展。2)产业端:2025年EAST项目实现重要突破,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EAST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可控核聚变领域“聚变三重积”的两大指标分别为燃烧时间、燃烧温度,本次EAST项目的实验结果“亿度千秒”代表着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进展。3)资本开支加速,看好板块“十五五”期间高景气度。当前我国可控核聚变正处于实验堆建设、工程堆验证阶段;根据我们梳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设主要来自于中国核工业集团体系、中科院体系、商业公司、高校系四大方向,单个实验堆的投资金额在几十亿元到上百亿体量;今年以来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进行CRAFT低温测试平台、TF绕组、TF磁体焊后机加工及配套服务等多个项目招标,招标金额多为几千万级,持续印证着产业景气度;随着我国多个实验堆持续进入招标阶段,看好可控核聚变产业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进入密集的资本开支期。
1.2可控核聚变板块重点标的
1)国光电气:公司始建于 1958 年,2021 年在科创板上市,是国家大型军工骨干企业。公司以微波电子器件、核工业设备为主业,产品覆盖核聚变偏滤器、真空检漏设备、核级泵阀等核心领域,参与 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及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技术实力居国内领先。2024 年实现营收 5.37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 6.82%,核工业板块营收占比 51%,并通过合资公司布局聚变裂变混合堆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真空高温氦检漏设备等产品打破国际垄断,累计获得 80 余项专利,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关键部件国产化核心供应商。
2)联创光电:公司成立于 1999 年,2001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南昌。公司聚焦激光、高温超导、智能控制三大核心领域,产品包括激光反无人机系统、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等,参与 “星火一号” 聚变 - 裂变混合示范堆等国家级项目。2024 年实现营收 30.51 亿元,激光业务订单逐步释放,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 20%。作为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公司拥有 435 项专利,高温超导缆线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激光反制设备已出口中东市场。未来将加速 “超导 + 激光” 商业化,推动高端制造国产化。
3)安泰科技:公司成立于 1998 年,2000 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控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先进金属材料为主业,聚焦非晶 / 纳米晶带材、稀土永磁、难熔材料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 年实现营收 75.73 亿元,归母净利润 3.72 亿元(同比增长 49.26%),研发投入占比约 5%,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157 项,授权专利超 685 项,其中碳化硅相关专利超 200 项。公司承担 CR929 复合材料机身研发等国家重大项目,布局氢能材料、3D 打印等新兴领域,是国内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4)中国核建:公司成立于 1999 年,2016 年 A 股上市,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公司以核电工程建设为主业,承担国内大部分核电项目核岛建造任务,主导 “华龙一号” 全球首堆及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累计建设核电机组 96 台。2024 年实现营收 1135.41 亿元,净利润 20.64 亿元,在建核电机组 32 台,技术实力全球领先。作为国家核应急救援队依托单位,其核电建造管理模式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全球培训标准,同时拓展新能源、海外工程等领域,是我国核电 “走出去” 的核心力量。
投资顾问 王玉倩,投资顾问,执业登记编号:A0190621030001。
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财源滚滚、东方财富、财联社
免责声明:源达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投资决策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